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资动态

中国青年报:履行社会责任 央企面临哪些困惑

来源: 作者:宁 迪 蒋若静 时间:2015-07-14【字号:

企业社会责任,国际上简称“CSR”。

看似简简单单的六个字,对于央企来说,履行起来并不容易。

央企做了什么?从每年发布的厚厚的央企社会责任报告中可以窥见端倪:拉动生产、提高产品质量、推行环保、关注员工发展、扶贫、支持教育事业等等。

即便如此,在提到央企时,民众还是有诸多不满意。

在6月26日举办的“2015年青年态度.大型国企社会责任评价”发布会上,一些熟读了央企社会责任报告的大学生们就向在场的几家能源央企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为什么没有对民众比较关心的如PX项目、公益支出的费用这些问题作出说明?”

在专家看来,央企是行业的领头军,承担着天然的履行社会责任的义务,但在和公众互动沟通上,只会做不会说、抓不住民众的关心点,确实还欠点火候。

央企的生产经营面向整个社会,涉及到的利益相关方颇多,而在央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央企在履行社会责任上更要尽职尽责。

有风险的公益该怎么做

央企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在逐步提高,但许多央企也承认,具体到实施社会责任时,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社会责任工作负责人罗欣告诉记者,华电集团主要从生产经营上体现社会责任的管理,如在环境方面,企业加快推进清洁高效的环境项目建设,还实施了超低排放的技术改造,等等。从2012年开始,企业每年组织开展捐资助学、援疆援藏、节能环保、孝老爱亲等活动,去年华电国际向红十字会捐赠了200万元帮助1000名贫困的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

“华电是电力生产企业,不同于服务性企业,所以跟公众之间的互动比较少。”此外,罗欣也指出,央企规模较大,如何在基层各单位推行社会责任管理,让各单位都同步到社会责任的架构中,是未来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目前我们每年会定期召开社会责任培训会,然后通过案例的征集调动他们的参与性,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

和华电的困惑不同,长期开展公益活动的中石油困惑于怎么顺利地开展有风险的公益项目。

“公益项目并非没有风险。” 中石油福建销售公司党群处处长陈上元表示,在开展“铁骑返乡”、“船夫救人奖”和“爱心顺风车”这类公益项目时,时常会出现意外情况,这些意外有可能影响企业的声誉,这是企业所担心的。

“比如说船夫救人项目,如果船夫救人的时候自己出现了意外怎么办?爱心顺风车项目中,万一有人在搭乘顺风车时,发生了意外,会不会责怪中石油开展的这项活动?”

中国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在履行社会责任上,中石油福建销售公司的支出在逐年递增,从2009年的20多万元到2014年近200万元,央企对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视程度可以通过数字直观体现,在开展铁骑返乡的活动时,仅中石油福建地区就有623名员工参与其中。

但在陈上元看来,和扶贫这些纯捐款类的公益项目不同,企业在开展这些项目时其实有很大的担忧,“做公益,企业在乎的不是钱,而是安全。”

“据我了解,骑摩托车返乡过年,每年都有交通事故发生,一旦发生事故,外界是否会说,这是中石油的一项公益,企业好不容易搭建起来的形象,就有可能受到影响。虽然从法律上看,我们没有什么责任,但企业做这些活动,还是希望不出意外。”陈上元表示,为了降低风险,企业也在这方面思考了很多预案,“铁骑返乡者很多都是连夜赶路,我们之所以在每个加油站都设立一个休息点,就是为了让他们别太急着赶路。今年企业又给铁骑者增加了交通意外险、配备了反光背心等,尽可能地降低出行风险。”

“央企目前存在的共性问题就是对企业与社会的关系理解不够深刻。”杨东宁指出,这当中的原因就是他们没有在这方面的判断能力或者是决策依据,“换句话说,他们现在还没有进行深入调查,反复研究,把它当做一个战略目标去思考。如果在管理上企业没有更多的精细化的作为,那么也就没办法对形成的社会效果去准确地衡量,也就没法把控过程中会走偏的风险。”

不光要做好还要说好

在央企履行社会责任的问题上,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新闻办主任吕大鹏认为,许多央企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埋头苦干、只做不说,结果“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反倒给未来社会责任的履行造成了阻力。

“央企以前就是遵循着多做不说这样的原则,但是经过了这几年舆论的变化,发现这样做,不仅外界对央企的误解不断积累,更为今后带动企业合力践行社会责任形成了阻力。”

吕大鹏表示,作为能源央企,中石化这些年也转变了观念,更多的是边做边说,建立跟公众沟通的机制、畅通的机制。

一位央企品牌建设的负责人也提出了同样看法,他表示,企业之所以要说,并非是要让大家夸奖央企,而是央企天然的身份需要给政府、给社会一个交代,并带动更多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央企毕竟是国家的企业,每年都有履行社会责任支出的预算,不光是对外,内部员工也要知道企业的钱都花在了什么地方,花了多少。”

在怎么说的问题上,一些央企也尝试了新做法。

环顾2014年各家央企的社会责任报告,一些央企,如中石化、华电都用了比较流行的“H5”可视化的传播技术来展示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吕大鹏认为,在更加注重跨界、公开、创新的“互联网+”时代,央企更应注重以多样化传播方式作为手段,带动更多相关方履责。

杨东宁指出,在履行社会责任上,央企10年来虽然迈出了很大一步,取得了很多成效,但在一些问题上,还是会抓不住民众的关心点。

“就像有人提出的PX项目问题,央企就应该正面沟通,不能躲避。有些事情你说了别人也许就理解了,敏感的话题就脱敏了,但你越不说,产生的摩擦就越大。”

在杨东宁看来,央企要高度重视、严肃看待沟通上的问题,应该把更多的社会责任管理资源投入到沟通上去。“这个沟通并不是通过简单的类似于广告式的单向传播的方式来呈现的。跨国公司基本上也走过这个历程,比如耐克、壳牌,最开始都是跟公众有摩擦、冲突,后来慢慢开始接触对方、理解对方,到最后能更深刻地洞察利益相关方的需求,期望利益相关方能够更好地参与到经营活动中来。”

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专家李文看来,我国正处在一个改革的阶段,央企自身也面临着诸多的转型改革,而在这个过程中,央企要履行好社会责任,一方面要增强企业对自身社会角色的认知,满足各利益相关方的利益诉求和社会公众的期待;另一方面要通过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来实现转型升级,要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摆脱西方工业化进程中经济发展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的“困境”,实现跨越式发展。

(本文章摘自7月14日《中国青年报》)